这届年轻人迷恋“养成系”盘葫芦
近年来,“养成系”文化席卷年轻群体,从虚拟偶像到宠物养成,年轻人热衷于投入时间与情感,打造专属的“成长”体验。而“盘葫芦”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意外成为新潮流
关晓彤
在浙江丽水的一个小镇上,26岁的李然是个普通白领,朝九晚五的生活让她感到单调乏味。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刷到一位博主分享自己盘葫芦的视频:一颗普通的葫芦,经过日复一日的摩挲,逐渐变得光滑透亮,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李然被这种“养成系”的慢节奏吸引,决定尝试。她花了50块钱从网上买了一颗品相普通的文玩葫芦,开始了她的盘葫芦之旅。每天晚上,她都会花一小时,坐在阳台上,用手轻轻摩挲葫芦,感受它的纹理从粗糙到光滑的微妙变化。

她说:“盘葫芦让我觉得时间慢下来了,像在跟它对话,很有治愈感。”两个月后,她的葫芦变得晶莹剔透,她还用红绳串起来,挂在包上,成了独一无二的装饰品。李然的故事并非个例。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分享自己的盘葫芦经历。他们不仅追求葫芦的外观变化,还乐于钻研葫芦的挑选、清洗、打磨等技巧。25岁的张浩是个程序员,平时工作压力大,盘葫芦成了他减压的方式。他加入了一个线上“葫芦圈”,里面有上千名爱好者交流经验。
张浩说:“大家会讨论哪种葫芦容易盘出包浆,还会晒自己的成果,特别有成就感。”他甚至学会了雕刻,在葫芦上刻下简单的花鸟图案,送给朋友作为礼物,收获了不少好评。这种“养成系”盘葫芦的热潮,也带动了相关市场的发展。一些手工艺人开始开设线上课程,教年轻人如何挑选优质葫芦、如何科学盘玩。浙江、山东等地的葫芦种植户也嗅到了商机,推出了形状各异的文玩葫芦,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一些商家还开发了配套的盘葫芦工具包,包括抛光布、护理油等,方便新手入门。
据统计,2024年以来,文玩葫芦的线上销量同比增长了30,尤其受到20-35岁年轻群体的青睐。专家分析,这种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再发现。北京大学文化学者王教授表示:“盘葫芦作为一种传统手艺,承载了耐心和专注的价值观。年轻人在快节奏生活中,通过盘葫芦找到了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同时也在传承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此外,盘葫芦的低门槛和个性化特点,也让它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载体。有人在葫芦上雕刻诗句,有人将其做成灯饰,赋予了葫芦更多现代审美。
然而,盘葫芦热潮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网友认为,部分商家借机炒作,抬高葫芦价格,原本几十元的普通葫芦被包装成“收藏级”,动辄数百上千元。还有人担心,年轻人的热情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对此,李然有自己的看法:“盘葫芦对我来说不是跟风,而是找到了一种让自己放松的方式。价格高低无所谓,重要的是我喜欢这个过程。”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盘葫芦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慢下来的可能。他们用双手打磨的不只是葫芦,还有对生活态度的重新思考。
从一颗粗糙的葫芦到光彩照人的艺术品,这个过程不仅是“养成系”的乐趣,更是一种对耐心和坚持的致敬。无论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它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