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文具是课堂“隐形干扰源”吗
网红文具因炫酷设计和高价风靡学生圈,却被指为课堂“隐形干扰源”。其花哨功能分散学生注意力,增加攀比心理,引发家长和教师担忧。如何平衡个性与学习效率,成为学校和家庭面临的新课题。
顾念卿卿
南京的秋天,阳光透过教室的窗户,洒在初二3班的课桌上。教室里,小宇正低头摆弄一支新买的网红文具一款能发光的机械笔,笔身镶着彩色灯,按一下还能弹出小玩具。他偷偷按了几下,旁边的同桌小雯忍不住凑过来:“哇,这笔也太酷了吧!多少钱买的?”小宇得意地小声说:“两百多,网上炒得可火了!” 这支笔是小宇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从网上买来的网红文具。它的包装精美,号称“多功能智能笔”,有灯光、投影小游戏,甚至能当迷你手电筒用。

班里不少同学都迷上了这类文具,有的带会唱歌的橡皮,有的拿能变形的笔袋,课间总爱拿出来显摆。可上课时,这些花哨玩意儿却成了麻烦。 这天语文课,老师李老师正讲古诗,小宇又忍不住按了下笔,彩光一闪,引得后排同学一阵低笑。李老师皱眉,走过来没收了笔,严肃地说:“这东西太扰乱课堂了,回去让你家长来拿!”下课后,小宇垂头丧气,心里却有点不服:“不就是支笔吗,咋就成干扰源了?” 放学后,小宇的妈妈接到李老师的电话,赶到学校了解情况。
李老师无奈地说:“现在这些网红文具太花哨,孩子上课老玩,注意力全没了。还听说有同学为买贵的文具吵架,攀比风气也不好。”小宇妈听完,回家翻看了小宇的书包,果然找到一堆奇奇怪怪的文具:会发声的笔刀、带迷你风扇的笔袋,总价好几百。她叹气:“这钱够买多少本子了,孩子咋就迷上这些?” 小宇妈决定和小宇好好谈谈。她问:“你为啥非买这些网红文具?”小宇低头说:“班里同学都有,挺酷的,不买感觉落伍了。”小宇妈想了想,带他去书店,买了一套普通但实用的文具,还给他讲了自己小时候用一根铅笔写完作业的故事。
小宇听完,若有所思。 学校里,李老师也在想办法。她在班会课上组织讨论,让同学们聊聊网红文具的利弊。小雯举手说:“这些文具好看是好看,但上课玩真的容易分心。”另一个同学却反驳:“有创意的东西能激发兴趣,也不全是坏处。”李老师总结:“文具是用来学习的,功能太多反而本末倒置。咱们试试用普通文具一个月,看看学习效率咋样?” 一个月后,班里的氛围变了。小宇不再摆弄花哨笔,专注记笔记小雯也换了普通橡皮,课间讨论题目比讨论文具多了。
期中考试,班级的平均分提高了5分。李老师笑着把那支发光笔还给小宇:“留着当收藏吧,课堂上还是老老实实用普通笔。”小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点点头。 南京的校园里,秋风吹过,孩子们背着书包,笑声清脆。网红文具的热潮还在网上烧,但教室里,学生们开始明白,学习的重点不是文具有多酷,而是心有多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