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镇-污水处理厂事件-重庆老板唐显策投8亿建厂-政府一纸通知强占
梳理茅台镇污水处理厂8.2亿PPP项目“被接管”争议:从环保验收到清场移交、从事故隐患到合同解约,解析证据链、审计与回购的关键点与可能走向。
郭有才
项目来龙去脉与资金盘点:茅台镇污水处理厂、PPP特许经营
吃瓜先看底牌。这家叫“二合安龙场白酒废水处理厂”的项目,打的旗号是为上千家酒企处理高浓度废水,设计日处理规模到万吨级,2018年开工,2021年试运行,2022年5月完成环保验收。投资人系重庆系资本,口径里总投资约8.2亿元,走的是PPP特许经营路线:你社会资本投钱建、你运营回收成本,政府负责兜底监管与目标绩效。按理说,接下来该是“稳定收水达标排放按量付费”的工业版幸福生活。


接管当天的“反转”:解除合同通知与清场移交
没想到剧情翻车很快。2022年6月10日清晨,相关部门进厂宣读解除合同通知书,随后进行人员清场、清点封存,称“司法见证下现场现状移交”。投资方的叙述是“强行接管”,政府口径则是“依法依规现场移交”,词眼只差四个字,画风天差地别。一纸通知像改签机票,项目从“运营期”被扯回“归属期”。对厂里人来说,最直观的变化是门禁变了、印章封了、台账收走了剧情一秒切换赛点。


双方说法对撞:环保达标与安全隐患谁占上风
投资方的逻辑:项目已验收通过,合同义务履行到位即便要解约,也应走协商或司法判定,不能“先接管后说法”。政府的逻辑:你整改不到位,导致大量污水无法处理,影响下游生态,还发生“519”淹溺事故2人死亡,风险已经外溢,不接管不行。两套话术,都举着“公共利益”这面大旗。问题落点在证据强度:整改通知到没到位?运行台账、监测数据、事故责任链能否闭环?若证据支撑到“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政府的解约底气更足反之,社会资本的“有约必守、违约必赔”就会占上风。


PPP合同的硬核:约定解除、回购补偿与工程审计
PPP不是恋爱,分手得算账。提前解除意味着三件事:一要说清“法定约定解除”的触发点,二要审清“存量资产与运维成本”,三要核清“回购与补偿”的基准。现实里往往是“先审计后谈判”,把土建、设备、折旧、运维、人力、能源、药剂逐项核定,再看“保底处理量单价”的应计未付。有人吐槽PPP是“算到日出”的行业,确实,表格比情绪有用。投资人要讨“现金流确定性”,政府要守“财政可承受性”,谁也别想一句“协商”解决全部问题。


黑子网用户调侃:PPP三大神器合同条款、审计报告、律师函,缺一不可。


舆论节奏与风险研判:从“强占”叙事到“协商处置”
这类事件越吵越容易情绪化,但落地永远是程序化。此前主管部门有过诉讼动作,后又出现“按撤诉处理”的节点,意味着目前没有确认解约合法性的生效判决,双方转向“工程审计回购补偿协商处置”的常规路径。短期看,厂区资产会“保全式管理”,不大可能立刻恢复社会资本运营中期看,若审计口径一致,存在“回购结算”的现实可能长期看,项目能否重启处理能力、保障酒企生产连续性,才是地方产业链最关心的终点。


这场罗生门的启示:环保与安全的“双合规”、程序与沟通的“双清晰”
教训不难总结。其一,“环保长期合规”与“安全即时合规”是一体两面,任何一边掉线,都可能触发监管强力介入。其二,重大公用设施的接管与解约应“先证据后动作”,尽量用公开透明的听证、审计与司法确认降噪。其三,PPP文本别写成“爱情小说”,违约构成、补偿方式、回购公式、绩效考核要算到最后一位小数,少留“口径解释权”。其四,信息公开要跟上,别让企业、酒企、周边群众靠“二手拼图”理解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