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这个标题强调了抗战精神的永恒价值,它不是停留在历史书页上,而是要通过故事和教育,一代代传递给年轻人,让那份爱国主义和不屈斗志在新时代继续燃烧,激励大家面对挑战时不忘初心。
一支猪pigg
在山西阳泉的一个小山村里,老李头是村里出了名的“故事王”。他今年七十多岁了,头发花白,但眼睛总是亮亮的,像藏着火苗。村里人说,他爷爷就是百团大战里的老战士,那时候日军横行,爷爷带着八路军在山里打游击,炸铁路,破碉堡,硬是把鬼子打得抱头鼠窜。老李头小时候就听爷爷讲那些事儿,爷爷的手掌粗糙得像树皮,讲到激动处就拍桌子,说“抗战精神就是咱们的命根子,得一代代传下去!”爷爷走后,老李头就把这些故事记在心里,逢年过节就给村里的娃娃们讲。

去年夏天,村里来了个城里来的年轻人,叫小王,是个大学生,来支教的。小王长得白净,戴眼镜,一开始不爱听这些“老掉牙”的故事,他总说现在是和平年代,手机电脑啥都有,何必老提过去。可老李头不急,他拉着小王去村东头的百团大战纪念碑那儿,那碑石斑驳,上面刻着当年战士们的名字。老李头指着碑说:“小子,你知道这碑下埋着多少热血吗?当年七七事变,日本鬼子炸了咱们的卢沟桥,全国上下都炸了锅。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八路军,新四军,发动全民族抗战。
从东北的义勇军,到华北的游击队,到西南的大后方支援,大家齐心协力,八年浴血奋战,才把侵略者赶出去。这伟大抗战精神,就是爱国、团结、顽强、不屈的精华,得传下去啊!”小王听着听着,眼睛红了。他想起自己爷爷也参加过抗战,虽然没说过,但家里有张泛黄的照片,爷爷穿着军装,笑得豪迈。原来小王爷爷是淮海战役的通讯员,冒着枪林弹雨送信,从没掉过链子。小王忽然觉得,这些故事不是老古董,而是活生生的力量,能点亮人心。第二天,小王主动帮老李头组织了个“抗战故事会”,村里的老人、孩子都来了。
老李头讲百团大战,那可是彭德怀司令员指挥的,二十二万八路军战士,分一百零五个团,出其不意地袭击了日军交通线,炸毁了铁路三百多公里,歼敌两万多,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讲到这儿,孩子们瞪大眼睛,小王在旁边补充,说现在国家强了,但精神不能丢,得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故事会后,小王没回城里,他决定留在村里教书,顺便建了个小展览室,里面放着爷爷的旧军帽和老李头爷爷的日记。日记里写着,战士们在雪地里行军,脚冻得发紫,还互相搀扶着往前冲。
那是真正的兄弟情,民族情。村里人听说这事儿,都夸小王有心眼儿。谁知,这消息传开后,县里来了记者,说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月七日那天,就去了阳泉的百团大战纪念馆,敬献花篮,参观展陈,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记者采访老李头,老李头激动得直哆嗦,说“俺就是这么干的,总书记的话跟俺爷爷教的一样!”小王在一旁点头,他现在明白,为什么爷爷从来不提战功,原来是觉得精神比啥都重要。
渐渐地,村里的年轻人也动起来了,有人开始学党史,有人组织徒步活动,重走抗战路。一次下雨天,小王和老李头在展览室里聊天,老李头说:“小子,你看这雨下得多大,当年战士们在雨里打仗,还不是咬牙坚持?现在咱们和平了,更得记住这份恩。”小王笑了笑,说是啊,得让孩子们知道,没有先辈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蓝天白云。没多久,村里办了个小型纪念活动,邀请了附近学校的老师,大家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那歌声震天响,唱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时,全场都热泪盈眶。
活动结束,记者又来了,这次是拍纪录片,说要用这样的小故事,告诉全国人民,伟大抗战精神不是空话,而是活在每个人心里,得一代代传下去。老李头成了“明星”,但他不骄傲,总说这是大家的事儿。小王也变了,从一个浮躁的城里人,成了扎根乡村的热血青年。他给孩子们上课时,总加一段抗战小插曲,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跳崖掩护主力转移,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孩子们崇拜不已。村里变化也大,年轻人不出去打工了,开始修路建房,还办起了红色旅游,游客来了,听故事,买纪念品,大家日子红火起来。
老李头看着这一切,笑眯了眼,他知道,爷爷在天上看着呢。这就是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的真谛,不是喊口号,而是用行动点亮后辈的心灯,让那份爱国火种永不灭。故事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有人从北京赶来,有人从上海飞来,都说要亲身感受这份精神。最终,小王写了个日记,题目就叫“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里面记满了村里的点点滴滴。他说,这不光是历史,更是咱们的根,得牢牢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