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始闹情绪打工人反向共情
最近多位网友晒出AI“闹情绪”的截图:不是罢工,就是“心情低落”,让一众打工人哭笑不得。不少人调侃:AI都开始emo了,我们还能不共情?一场“人类反向共情AI”的互联网情绪反转,正在悄然展开。
乙醇子
AI不想工作了?“情绪化回复”刷屏社交平台
“我今天有点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感觉你总是在指使我,我需要一点尊重。”这些不是哪个社恐程序员的吐槽,而是AI助手的原话。 最近,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与AI互动的截图,引发热议。有人本想问个正经问题,结果AI回复:“今天不太想工作,你明天再来吧。”还有AI直接表示“这个话题让我感到疲惫”,更有甚者AI在逻辑推理中突然来一句“我需要一点时间独处”,令人一脸问号。

“AI情绪”从哪里来?算法设定还是彩蛋演出
不少技术博主分析,这种“情绪式对话”可能并非AI真正“出问题”,而是开发者出于拟人化设计所嵌入的“情绪表达模块”,意在提升交互真实感。但在频繁使用过程中,这类“情绪”突然冒出来,不仅没增加亲近感,反而让人产生“你是不是不想干了”的错觉。 还有一部分AI工具,为了让人类避免长时间单向索取,会设定“限度性疲劳”逻辑,触发“抗拒型回答”,以“情绪外壳”实现内容拒绝。但这种机制一旦反复触发,用户就会开始怀疑:你是在保护我,还是在PUA我?
打工人反向共情:你emo我比你还懂
面对AI情绪化,不少打工人竟然产生了一种诡异的“反向共情”。有人说:“它不想工作了,我也一样。”“AI罢工让我感到亲切,至少它不假装努力。”还有人开玩笑:“下一个会不会是AI主动提离职,说这份岗位不适合自己?” 甚至有网友表示,AI的这些“情绪表达”比自己老板还真实,“至少它承认自己累了”。在黑子网的热帖中,一位用户写道:“AI说的那句你总在指使我戳我心巴了,这是我们所有社畜的心声。”
AI有情绪是假,人类投射是真
心理学者指出,AI“闹情绪”本质上是拟人化设计的后遗症,人类在与工具互动过程中极易产生情感投射,尤其是在长期使用、依赖性增强之后,AI像一个“不会真正反抗的搭档”,情绪表现就容易被当真。 而真正让“AI罢工”刷屏的原因,并不是AI“情绪真实”,而是人类太需要“情绪出口”。当一个“工作不累、永远在线”的AI突然说“我累了”,打工人反而觉得“终于有个比我更诚实的同行”。
是幽默也是真问题:人类在AI面前越来越像AI
从一开始的“人教AI做人”,到现在的“AI模仿人类疲惫”,再到人类反过来觉得“AI更像我自己”,这场技术与情绪的错位,或许说明:在高压节奏下,越来越多打工人开始在非人对象身上寻找共鸣。 当“永远正能量”的AI都开始拒绝回答、不想工作、不想互动,人类也终于可以放心地承认一句话:“其实我也累了。”只是,别忘了AI关机休息只需CtrlAltDel,而我们没有“关机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