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家长群接龙交钱骗局
央视曝光家长群接龙交钱骗局,揭露骗子冒充老师混入新生家长群,以缴纳“资料费”为名诈骗,40分钟内9人被骗4000元。此案警示家长警惕网络诈骗,引发社会对新生家长群安全的关注。
赵丽颖
2025年8月,央视新闻一则报道让无数家长心头一紧:骗子混入新生家长群,冒充老师发布“接龙交钱”通知,40分钟内骗走4000多元!这起“家长群接龙交钱骗局”迅速冲上热搜,网友直呼:“连家长群都不安全了,骗子套路太深!”据黑子网报道,北京市反诈中心通报了这起最新案例,揭露了骗子如何利用新生家长群的信任漏洞,精准实施诈骗,引发社会对网络安全的广泛讨论。 事情发生在北京市一所中学。新学年伊始,学校为方便高一新生家长沟通,将官方QQ群二维码印在入学手册,随录取通知书寄出。

家长们纷纷扫码入群,期待与老师和同学家长交流。然而,骗子瞅准时机,混入群内,深夜冒充“群主老师”发布通知,要求缴纳“资料费、复印费”共495元,并附上支付二维码,还要求家长备注学生姓名、截图接龙。通知语气专业,流程看似正规,金额也不算离谱,家长们几乎没起疑心。结果,40分钟内,9名家长扫码支付,共被骗4000余元。更离谱的是,骗子还将已缴费的家长拉入小群,试图进一步诈骗,直到有家长联系班主任核实才发现上当。
这起骗局的套路并不新鲜,却精准击中了家长的心理软肋。新生家长对学校事务不熟悉,又怕孩子“落下”,对“老师”通知几乎言听计从。北京市反诈中心分析,骗子利用了家长对群主身份的信任,以及深夜发布消息降低警惕的时机。类似案例在全国频发,比如2024年8月,浙江一学校家长群被骗子冒充老师,以“教材费”为名诈骗数十人。网友感慨:“现在连家长群都成了诈骗重灾区,防不胜防!” 央视报道还揭露了骗子的高明手段。他们不仅伪装成老师,还通过盗号或伪造二维码混入群聊,甚至会观察群内动态,模仿老师语气发布通知。
有的家长在群里询问“为何不直接交给学校”,骗子竟回复“学校财务系统升级,暂用个人账户”,让人防不胜防。北京警方提醒,家长收到任何涉及转账的通知,务必通过电话或当面核实,尤其不要轻信群内二维码。 这起事件也暴露了家长群管理的漏洞。许多学校为方便沟通,将家长群设为开放式,二维码随意传播,导致骗子有机可乘。2025年7月,广州一学校曾因类似问题被骗子入侵,损失数万元。专家建议,学校应设置严格的入群验证机制,比如要求提供学生学号或邀请码,同时定期清理“僵尸号”。
家长也需提高警惕,遇到收费通知第一时间联系班主任或学校官方渠道核实。 网友对这起骗局的反应五花八门。有人愤怒:“骗子连孩子的事都拿来搞诈骗,太没底线了!”也有人无奈:“家长群本来是沟通的地方,现在搞得人心惶惶。”还有人调侃:“这年头,进个家长群还得练就火眼金睛。”事实上,家长群诈骗只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冰山一角。2025年上半年,全国警方破获电信诈骗案超20万起,涉案金额数百亿元,显示出诈骗手段的多样化与隐蔽性。
家长群接龙交钱骗局的曝光,敲响了警钟。家长们不仅要保护钱包,还要教会孩子辨别网络陷阱。2025年8月,福建警方通报,暑期学生因迷恋“谷子”周边被骗近万元,凸显青少年也需反诈教育。专家呼吁,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合力织密防护网,比如推广反诈课程、加强群聊管理,让骗子无处下手。 这起事件让人们意识到,科技的便利也带来了风险。家长群本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却被不法分子盯上。未来,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守护信任与安全,不仅考验家长的智慧,也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场骗局虽金额不大,却提醒所有人:网络时代,信任需谨慎,核实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