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吹哨人-奖金可达百万
证监会与财政部就吹哨人奖励征求意见,上调比例至3,上限100万元,匿名举报可获奖,保护与程序同步升级,登记期限三个月。奖励资金纳入预算,适用重大案件巨大数额。
别凶我
两部门联手上调标准与适用情形证监会 财政部 吹哨人奖励上限100万元
先给吃瓜股民一句话版:这次是征求意见稿,但力度真不小。两部门把以往“有奖举报”的定位升级为“吹哨人奖励”,更强调专业贡献与社会价值。哪些案子能奖励?草案把“严重破坏市场秩序、严重危害金融安全、严重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大案件纳入范围,并把可奖励案件的入门门槛从“罚没10万元”提高到“罚没100万元”,换句话说,更鼓励对大案要案提供关键线索,避免“鸡毛蒜皮凑热闹”。这既回应了市场期盼,也与国际资本市场对吹哨人的激励逻辑同步。

奖励比例提升到3,上限统一百万奖励比例3 上限100万元 重大线索50万元
“到底能拿多少”是大家最关心的。草案把奖励比例从1直接提高到3,并细化不同情形的上限:一般重大违法线索,上限由10万元提升至50万元若线索全国性影响大、涉案额特别巨大,或属于内部知情人提供,则每案上限统一至100万元。这一组数字的信号很直白:鼓励更专业、含金量更高的线索,尤其是能显著提高执法效率、震慑效果的“关键一锤子”。从执法资源配置看,也更有利于“以案促治”。
匿名可获奖、三个月登记、资金纳入预算匿名保护 吹哨人登记 预算安排
草案明确对吹哨人身份实行匿名管理,只在核查或发放奖励确有需要时,履行登记手续接触身份信息同时强化对内部知情人的个人信息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打击报复。程序上,证监会将集中批量实施奖励,公布拟奖励案件名单与时间表,并把吹哨人登记确认期限明确为3个月奖励资金纳入证监会部门预算,在罚没款入库后即可启动发放,提升兑现效率。对吹哨人来说,这是“敢报、能报、报得放心”的制度组合拳。
消极条件与边界:撤回线索不奖,妨碍查处也不奖不予奖励 撤回线索 负面清单
为了防止“空炮”“恶意举报”,草案同步列出不予奖励的消极条件:若吹哨人撤销或撤回线索,或行为妨碍、阻碍查处工作,将取消奖励资格。这等于给制度装上“刹车片”,引导举报朝着高质量、可核实、可落地的方向发展。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也意味着合规线更清晰别指望乱打一通“举报牌”就能蹭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