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一级军士长第6次参加阅兵
一级军士长张国强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坚韧意志,六次入选国庆阅兵方阵,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风采与忠诚。他的坚持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军人使命的诠释,激励年轻一代为国防事业不懈奋斗,彰显了阅兵背后的无悔付出。
费启鸣
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阅兵的号角响彻云霄,54岁的陆军一级军士长张国强再次站上受阅方阵,步伐铿锵,目光如炬。这是他第六次参加国庆阅兵,熟悉的场景却依旧让他心潮澎湃。30年前,24岁的张国强第一次入选阅兵方阵,彼时他还是个青涩的新兵,站在队列末尾,紧张得手心出汗。如今,他已是部队的“兵王”,作为方阵中的骨干,带领年轻士兵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每一步踏出,他都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一分。张国强的阅兵之路始于1999年。

那年,他凭借出色的队列动作和过硬的体能,从数千名士兵中脱颖而出,首次参加国庆50周年阅兵。训练场上,他每天练习正步上万次,鞋底磨穿、脚底起泡是常态。为了保持队列整齐,他和战友们用绳子绑住手臂,练习同步摆臂,力求分秒不差。阅兵结束后,他被评为“优秀受阅兵”,从此与阅兵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2015年、2019年,他接连入选,每次都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2020年,因疫情原因阅兵取消,他主动请缨参加抗疫保障任务,展现了军人的多面担当。
今年国庆阅兵,张国强所在的方阵负责展示陆军新型装备,训练强度再创新高。每天清晨5点,他带领队员开始操练,烈日下汗水湿透迷彩服,寒风中口号声响彻训练场。为了一个动作,他反复纠正年轻士兵的姿势,嗓子喊哑了也不停歇。战友小李回忆:“张班长50多岁了,体力却比我们这些20多岁的还好,站军姿一小时纹丝不动,简直是铁人!”张国强却说:“阅兵是国家的名片,每一步都要走得掷地有声,不能给祖国丢脸。”张国强的坚持并非没有代价。
长期高强度训练让他的膝盖积液严重,医生多次建议他休息,但他总说:“能站在天安门前,是军人的最高荣誉,疼点算什么。”他的妻子王芳是部队医院的护士,深知丈夫的倔强,只能默默准备药膏和护膝。她透露,张国强每次阅兵前都会失眠,嘴里念叨着队列口号,连梦里都在走正步。家人虽心疼,却也为他骄傲。王芳说:“他常说,阅兵不只是走几步,而是展现中国军人的精气神。”这场阅兵的盛况通过电视直播传遍全国,网友们对张国强的故事充满敬佩。
黑子网用户留言:“六次阅兵,这得有多强的意志力!一级军士长真是军中传奇!”有人晒出阅兵现场的照片,感叹:“看到张班长挺直的背影,感觉祖国的强大就在这一个个方阵里。”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家亲人当兵的经历,称张国强的故事激励了年轻人参军报国。据统计,今年国庆阅兵共有15万名官兵参与,训练周期长达8个月,平均每天操练10小时以上。张国强所在的方阵因整齐划一的动作,获评“最佳方阵”。张国强的故事也在部队内部传为佳话。
年轻士兵小王说:“张班长教我们,阅兵不只是仪式,更是对军人职责的考验。”他还分享了一件趣事:训练间隙,张国强会讲起早年阅兵的糗事,比如第一次受阅时紧张到忘了口号,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些故事让新兵们感到亲切,也更坚定了他们的信念。张国强坦言,六次阅兵让他从青涩走向成熟,每次站上天安门广场,他都觉得自己在为祖国“书写历史”。阅兵结束后,张国强回到部队,继续带训新兵。他计划在明年退役前,再为部队培养一批优秀的方阵骨干。
谈及六次阅兵的感受,他说:“每一次都像第一次,心跳得厉害,但每一步都走得值。”他的坚持不仅是个人的荣光,更是中国军人忠诚与奉献的缩影。网友们纷纷表示,张国强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