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原副市长高朋获刑十二年
北京市原副市长高朋受贿4386万元、玩忽职守致国企巨亏一审获刑12年,揭露权力滥用与仕途猫腻。骗取学位丑闻、监管失职黑幕全曝光,反腐风暴下北京官场震动,警示官员勿触红线。
石承庄裁姐
北京市原副市长高朋受贿案内幕大起底
北京市原副市长高朋,因受贿罪被判处11年,并处罚金300万元。他的问题出在手握权力时不断“雁过拔毛”。2014年至2022年间,他利用职务便利,为企业在工程项目、审批事项上开绿灯,从中收受财物合计4386万元。有的直接收取现金,有的通过亲属账户迂回转账,手法老练。法院查明,他将公权力当成“提款机”,从不放过任何一丝利益。表面上是市政建设的推动者,实际上却是企业主的“收租人”。最终,一审重判,既是对其本人警醒,也彰显了反腐的决心。

高朋玩忽职守罪判3年背后的国企损失
除受贿外,高朋还因玩忽职守罪获刑3年。2018年前后,他分管一家北京市属国企投资项目时,明知风险评估和审核严重不足,却依旧拍板同意,导致项目失败,企业巨额亏损,上亿国有资产付之东流。法院认定,这并非单纯的疏忽,而是监管不力、失职失责。老百姓辛苦积累的财富,最终成了他失职下的牺牲品。此案也再次提醒:监管若流于形式,国有资产极易沦为“试验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高朋骗取学位丑闻与仕途猫腻
高朋仕途的另一“助推器”,是学历包装。2008年硕士、2011年博士这两段履历曾为他仕途添彩,但调查显示均存在弄虚作假。相关学校已取消其学位资格。靠“假文凭”换真官位,不仅损害了教育公信力,也助推了其快速升迁。辛苦考学的群众看到这种投机取巧,更觉愤怒。虽然判决书未直接写入这一条,但这起丑闻为公众认清其“表里不一”提供了重要注脚。
高朋落马时间线与北京官场震动
高朋的落马,并非突然。2024年4月,他被“双开”,通报显示其违反政治纪律,甚至涉及搞封建迷信活动。2025年3月,案件正式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同年9月10日,吕梁中院一审宣判,数罪并罚12年。节奏紧凑,显示中央反腐力度之大。北京官场随之震动。高朋长期分管城建、环保等“肥差”,与多家企业主关系密切,如今链条被斩断,不少相关方人人自危。对于群众而言,这一案件是反腐铁拳的又一典型,让人拍手称快。
高朋案解读:从副市长到阶下囚的警示
综合来看,高朋案不是孤立的个人悲剧,而是权力失控的典型案例。他因受贿、玩忽职守数罪并罚12年,罚金300万元,还需退赃。其个人虽收取了4000多万元,但国家损失上亿元,账面上看,“亏本买卖”,却严重损害了公信力。他的仕途起点在河北,后调任北京,期间不乏“贵人”相助,却始终没守住底线。最终,既毁了自己,也让公众对权力监督提出更高要求。案件再次印证:权力必须受到约束与监督,否则必然滑向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