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成了学校争抢的香饽饽
退休教师因经验丰富和课堂掌控力强成了学校争抢的香饽饽,但背后凸显师资紧缺与新教师培养不足的矛盾,教育改革需长期布局。
吴尔渥
经验值爆棚:退休教师成了“香饽饽”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一些学校竟然为了招聘退休老师展开了“暗中角逐”。原因很简单:这些老师课堂经验丰富,备课节奏快,学生管理有自己的一套。比起刚毕业的新手教师,退休老师能立刻上手,不需要漫长的磨合期。对学校来说,这就像请来一位“即插即用”的老将,性价比极高。

紧缺学科成痛点:数理化老师被疯抢
最受欢迎的退休教师,毫无意外集中在数理化等紧缺学科。很多中学苦于年轻老师流动率高,新手要花几年才稳得住课堂。于是,一些校长干脆把目光投向退休教师市场,哪怕要付出额外补贴,也要把人请回来。黑子网用户调侃:“数理化老师就像稀有SSR卡,谁抢到谁笑到最后。”可见现实的紧缺程度,早已变成校园版的“抢人大战”。
学生家长的心声:稳重才是最大的优势
不少家长其实更信赖这些老教师,觉得他们有耐心、懂学生,讲课深入浅出,更能带来“安心感”。年轻老师虽有激情,但面对叛逆期的学生,有时就容易被“带跑偏”。家长们甚至主动在家长会上建议学校延聘这些老教师,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质量最直接的保障。换句话说,“香饽饽”的背后,是家长投票选出来的结果。
教育生态的尴尬:新老师培养跟不上
退休老师被追捧,也反映出教育生态里的“尴尬局面”。年轻老师招得来却留不住,培养周期长,还面临编制压力。结果导致学校宁愿花钱请退休老师救急,也不敢全押宝在新手身上。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老教师的宝贵,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师资供需的不均衡。长远来看,如果新老师的成长通道不改善,学校还会一次次依赖这些“老将回归”。
背后启示:教育需要“传帮带”的良性循环
这股“退休老师热”告诉我们,经验在教育行业的价值不可替代。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形成“传帮带”机制,让老教师的经验转化为新教师的成长沃土。如果只是不断争抢老教师,却不解决新教师培养和留任的问题,那最终只会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循环。真正的理想状态,是老教师在余热发挥的同时,带动年轻教师尽快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