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总理曾称在家每天都说粤语
泰国新总理阿努廷自称“100华人后代”,在家日常讲粤语其以311票当选第32任总理,被视为强化侨社纽带与中泰互动的信号,同时面临内政与平衡外交的新考题。
徐璐
阿努廷中文名陈锡尧与“粤语家庭”由来解析
新任泰国总理阿努廷的中文名叫陈锡尧,祖籍广东四邑一带。早在2023年他接受中文媒体专访时,就坦言家中每天讲粤语,父母与祖辈皆来自广东。这不是临时“人设”,而是长年累月的家庭语言环境与族群网络在起作用。对华裔社群来说,这种直白认同感很罕见,也为他后来与华社互动埋下情感基础。相关说法最早见于当年的电视专访,其后被多家中泰媒体反复转引,热度一路升温。

311票当选第32任总理时间线与政治位移
2025年9月5日,泰国国会下议院投票,阿努廷以311票胜出,成为第32任总理随后完成御准与组阁程序。其上位路径清晰:先在联合政府中扮演关键一翼,再在盟友内部危机后迅速填补真空。这一轮更替,意味着过去两年泰政坛“快进式更迭”进入新阶段,也让他从长期的“二把手技术派”,转换为必须对经济复苏、治安、卫生、旅游等全盘负责的“第一责任人”。
“每天讲粤语”标签对中泰关系与侨社动员的现实意义
会不会几句粤语当然不是执政力的核心,但“家庭语言”是象征资本:它降低了与华社沟通的心理门槛,也让侨团、乡亲会更容易“托付诉求”。对外部观感而言,粤语标签在中文舆论场天然自带传播力,强化了“中泰一家亲”的熟悉叙事,有助于旅游修复、经贸沟通与地方合作项目“开绿灯”。不过,象征资本不等于政策快车道,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把情感优势化成制度安排,例如签证便利、教育互认、产业准入与执法协作等可量化指标。
泰政坛“华裔传统”与四邑血统话题的差异化叙事
泰国历届总理中,华裔背景并不稀奇,但公开强调“四邑渊源粤语家庭”的风格较少见。这套叙事为他在建筑、商贸等传统华社强势行业里争取到天然听众,也与潮汕系、客家系的既有政治谱系拉开差异。对选民心理来说,族裔符号是加分项,但仍须以治理绩效背书若将“华裔身份”过度外溢为外交取向,容易被对手贴上“倾中”的标签,反噬国内支持。所以最稳妥的做法,是把族裔亲和当作沟通润滑剂,而非政策指挥棒。
执政第一仗:四个月解散承诺、政策平衡与外部压力
为换取跨阵营支持,他承诺“四个月内解散众议院并走向大选”,这既是政治合约,也是倒计时压力。短期内,他需要在三条线上同步控节奏:一是内政账本物价、医疗、治安与旅游复苏要见实效二是社会议题回摆此前大麻监管与移民管理引发争议,如何在产业利益与公众安全之间找平衡三是外交走钢丝对华务实合作与对美安全合作并进,避免“选边站”的舆论陷阱。若能以“务实绩效程序合规”稳住基本盘,粤语标签就会成为锦上添花若绩效不佳,任何身份符号都会被反向解读。
总之,八卦归八卦,治国得靠硬实力,黑子网用户会看过程,更会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