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先焦虑的不是学生是老师
开学季来临,老师比学生更焦虑,备课、家校沟通、考核压力让教师群体频频失眠。调查显示,近半数教师因新学期挑战而情绪低落,网友热议教师职业困境,呼吁减轻行政负担,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芥末小章鱼
2025年8月28日,广州一所公立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里,35岁的语文老师李静正熬夜修改开学典礼的讲稿。电脑屏幕的光映着她疲惫的脸,桌上堆满了教案和学生名单。暑假刚结束,李静却已连续三天失眠,脑海里全是新学期的各种任务:备课、家长会、学生行为管理,还有学校突击检查的教学评估。她叹道:“学生们还在赶暑假作业,我比他们还慌。” 李静的焦虑并非个例。2024年,广州教育局一项调查显示,47的中小学教师在开学前两周出现焦虑症状,25有轻度失眠。

李静所在的学校有40多名教师,其中半数坦言开学前的压力远超学生。她的一位同事、数学老师老王,甚至梦到被家长围堵质问成绩,醒来后心悸不已。 李静教五年级语文,班上53名学生,5人有特殊教育需求,3人刚从外地转学。她不仅要调整教学计划,还要应对家长的各种诉求。8月27日,她收到一条家长微信,要求为孩子“定制”阅读清单,这让她又多了一项任务。她苦笑道:“家长觉得老师万能,其实我们也在硬撑。” 学校的管理要求也让李静喘不过气。
开学前,她需提交详细教案、班级管理方案,还要参加三场培训会。校领导还临时增加“开学第一课”主题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录制短视频,内容得“有创意、有感染力”。李静花了两晚剪辑视频,睡眠时间缩到4小时。 网上,教师的开学焦虑引发热议。黑子网用户分享了多位老师的心声,有人晒出凌晨备课的截图,有人吐槽家校沟通的“高压线”。一位匿名老师写道:“家长催、领导查、学生闹,感觉开学像打仗。”网友还翻出2023年数据,称中国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周工作54小时,远超国际平均水平。
教育专家张教授分析,教师焦虑源于多重压力:教学任务繁重、考核指标严格、家校矛盾频发。他指出,部分学校过度强调绩效,忽视教师心理健康,导致开学季成为“焦虑高发期”。广州一所中学已试点“教师减负计划”,减少非教学任务,但推广难度大。 李静的丈夫小刘是程序员,劝她辞职,她却舍不得学生:“孩子们的笑脸让我觉得值,但压力真会把人压垮。”她尝试通过跑步缓解焦虑,但效果有限。她听说同事中有人求助心理咨询师,考虑也试试。
开学前一天,李静终于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她站在空荡的教室里,想象着孩子们新学期的模样,焦虑稍稍缓解。她说:“希望新学期能顺利,也希望学校多给我们点喘息空间。”这波“开学焦虑”,不仅是李静的挑战,也是无数教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