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为海思-前高管组织团队窃取核心芯片技术-14人被判侵犯商业秘密罪
14名“内鬼”因窃取华为海思芯片技术被判刑,涉案技术信息估值超317亿元。主犯张某,原海思射频芯片负责人,离职后创立尊湃公司,拉拢多名华为员工,非法获取Wi-Fi芯片核心技术。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7月28日一审判决生效,彰显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阿月浑子
最近,一起震惊科技圈的案件尘埃落定,14名“内鬼”因侵犯华为海思芯片技术被判刑,涉案金额高达317亿元。这件事在网上炸开了锅,微博热搜直接冲到第一,网友们纷纷感叹华为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对这些“内鬼”的行为感到愤怒。这起案件不仅牵涉到尖端技术,还暴露了科技行业内部竞争的激烈和复杂。事情得从2021年说起。华为海思公司是华为的全资子公司,专门负责芯片研发。早在2011年,华为就启动了Wi-Fi芯片研发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掌握了核心技术。

这些技术信息不仅价值高昂,还被华为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不外泄。然而,谁也没想到,危险竟然来自内部。案件的主犯叫张某,曾经是海思射频芯片开发部门的负责人,可以说是位居高位,手握核心机密。可他却在离职后动了歪心思。2021年2月,张某创立了尊湃通讯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表面上看是想创业搞芯片研发,但实际上,他盯上了华为的Wi-Fi芯片技术。为了快速站稳脚跟,张某开始拉拢老部下。他先后联系了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四人,这几人都是海思的技术骨干。
张某不仅许以高薪和股权,还任命他们为尊湃的高管,负责技术开发。有了这几个人,张某的计划开始成型。更离谱的是,张某等人为了省时间、抢市场,竟然直接“照搬”华为的技术。他们指使一些仍在华为工作的员工,通过摘抄、截屏等方式,非法获取了多达40余项核心技术信息。这些技术涉及Wi-Fi芯片的尖端设计,估值高达317亿元。为了掩人耳目,张某还招募了高某、王某等7名海思的在职或离职员工,系统性地窃取技术,试图让尊湃的芯片快速量产,吸引投资。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华为很快发现了异常,报警后,上海市检察机关迅速介入调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案件办理得有条不紊。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一审判决,14名被告全部被判刑,主犯张某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他涉案人员也根据各自的罪行,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判决后,14人没有一人上诉,判决正式生效。这起案件被外界称为“典型的内鬼窃密案”,不仅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还因为它暴露了科技行业内部的信任危机。
华为海思的Wi-Fi芯片技术是公司多年心血的结晶,却差点被内部人员偷走,令人唏嘘。网友们在黑子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人说:“这帮人真是吃里扒外,华为投入那么多资源,他们却为了私利背叛公司!”还有人感叹:“知识产权保护太重要了,这种判决真是大快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这起案件还引发了行业对技术保密的深思。很多科技公司在看到判决后,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部管理制度。毕竟,芯片技术是高科技企业的命脉,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而华为在这件事上的果断行动,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有人在网上评论:“华为这波操作真是硬气,直接把内鬼揪出来,还给行业敲响了警钟。”这起案件的意义远不止惩罚几个“内鬼”。它提醒所有高科技企业,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生存问题。317亿元的技术估值背后,是华为无数员工的努力和心血。如今,判决生效,14名被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华为的技术也保住了。这场“商业秘密保卫战”虽然落幕,但它留下的警示却会持续发酵。
希望这样的案例能让更多企业引以为戒,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明白,触碰法律红线,终究要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