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再通报多校午餐发臭:涉嫌瞒报
上海多校午餐虾仁炒蛋被曝发臭,供餐商绿捷涉嫌瞒报被立案调查,菜品留样检测、家长维权争议持续发酵。
别凶我
事件起因与疑点聚焦
9月15日,上海多所中小学午餐中“虾仁炒蛋”被学生、家长反映有异味、有臭味,学校紧急撤菜、补发饼干或面包替代。该菜由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供应。事发后,迅速引发舆论哗然。校方、家长、媒体纷纷介入,指向供餐商是否存在原料品质问题、解冻步骤失控、保质期管理混乱等多个可能隐患

绿捷公司回应与立案调查
官方通报称:9月15日上午约9时40分,绿捷公司驻某校经理发现配送的虾仁解冻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内有虫,报告至公司品质部与控制人张某某,后者下令对211所学校的虾仁原料、菜品全部下架销毁。9月16日,公司对外统一称原因是“虾肠外溢、有泥沙”,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相关人员被控制。供餐商的这种反向包装与掩盖行为,成为事件发酵的核心焦点。
供应链溯源与中标争议
通报显示,该批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生产日期是2025年3月20日,保质期设为24个月,供应由上海翰霖实业有限公司报关、上海优合鲜供应链公司提供给绿捷。该批次虾仁具备入境检疫证明及检测报告。受影响中,161所学校回收相关菜品,50所学校在接通知前已供应。
舆论发酵与社会焦虑
这起事件迅速在社交舆论发酵,家长、网友纷纷质疑:“20元餐费究竟吃到什么?”“一旦爆出问题,谁为孩子健康买单?”一些家长透露,此前已多次投诉绿捷午餐菜品油炸偏多、口味差、分量不足等。更有甚者指出,在公司被调查期间仍“中标”新学校合同,令人对其背景与业务透明度生疑。舆情压制不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