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北京美国白蛾幼虫高峰来袭-园林局发布防治指南
北京园林绿化部门通报监测结果显示,本市即将进入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峰,网幕将更集中、扩散更快,城市树木与果木面临更大压力,相关单位已启动应急防控与公众联动上报机制。
佘颖欣
高峰将至 数据指向“更猛更快”的第三代
按市园林绿化局介绍,美国白蛾在北京一年三代,呈“一代少、二代多、三代猖”,近期巡查与测报均指向第三代幼虫高峰来临、传播风险加大。全市重点区域已布设3222个测报点国家级3个、市级145个、区级3074个,并投入42台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回传虫情数据,形成“人工智能”并行监测网。美国白蛾幼虫吐丝结网,在“暴食期”几天就能把一棵树啃成“骨架”,危害80余种林木、果树与花卉,城市景观树与社区绿化首当其冲。

今年防控 从“主抓第一代”到“攻坚第三代”
今年北京明确“主抓第一代、压缩第二代、攻坚第三代”的节奏:人群密集区优先剪除网幕、绑草把等环保方式,非敏感且危害重的地带用高效低毒药剂应急处置,46辆高射程打药车统一调配,做到“随发现随治理”。全市已组建市、区、街乡109支应急队伍、近400台设备待命年内累计巡查86.47万公里,发现网幕3.93万株,空中作业403架次,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达37.31亿头,阶段性目标已完成,为第三代攻坚腾出了窗口。
市民怎么做 拍照识虫与高频误区
公众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使用“拍照识虫”小程序:发现树冠被丝网裹成团、叶片被吃到只剩叶脉,或见到体毛长、具黑黄毛瘤的幼虫,可拍照上传并就近上报。家庭绿植、社区树木建议先联系物业或属地绿化部门统一处置,避免私自焚烧或随意喷药造成二次风险。简言之,“看见网幕先报、剪除专业来”,比盲目“自救”更安全高效。
为何“三代猖” 气候窗口与寄主丰富
第三代往往踩在“热量积累充足寄主叶片尚丰”的时间窗,气温、降雨与城市热岛效应共同抬高了成虫产卵与幼虫取食效率同时,北方行道树与庭院果木寄主种类繁多,为其“换餐”提供了条件。国内研究也提示,美国白蛾在我国发生具有持续扩散与时空差异特征,防控需与气象、植被结构联动,不能只盯单点。
影响几何 绿化运营与城市管理的双压力
第三代高峰若不控住,轻则影响绿化景观与市民体验,重则诱发树势衰弱、病虫叠加,增加冬春整形与来年补植成本对园区、景区与果园,也会带来管理与保险压力。北京将美国白蛾治理纳入年度“1号林长令”,并以定点监测线路巡查应急机动队的方式,力争把“网幕”控制在可视、可剪、可回收的闭环里,尽量把扰民与药量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