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网:网警破获“AI换脸”侵入系统案
围绕“净网2025”,梳理武汉网警破获AI换脸侵入系统案的时间线、黑产链条与风险点,核对权威口径,并给出账号安全与合规防护要点,提示平台升级活体检测与多因素验证
薛之谦
案件信息核查:时间线要点 武汉网警 典型细节
本案由受害机构发现其认证账号异常起步:公众号突然发布“停更导流理财号”的异常内容,后台密码与企业法定代表人信息被篡改,随即报警。警方研判锁定“AI换脸”绕过平台人脸校验的痕迹,7月中在山东潍坊抓获阿成化名,随后在安徽抓获其上线三人。警方通报称,涉案团伙以“人脸代过”为卖点承接需求,累计非法获利40余万元。9月16日至20日,省级权威平台与央视陆续发布细节稿件,明确这是“净网2025”专项中的典型案件之一,相关人员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作案链条剖面:人脸代过 灰产接单 平台认证被利用
所谓“AI换脸”在此案中的关键点,不在花哨特效,而在“绕过验证”的灰产服务:上游收集受害单位或目标账号管理人的身份影像与基本信息,中段人员生成可用于平台校验的动态人脸素材,下游则在验证环节实施“代过”,进而修改账号绑定、替换法人信息,完成对账号与资质的实控。这套链条的本质是“信息窃取身份伪装越权修改”,并非技术炫技。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分享绕过校验的具体操作与参数都是违法风险点,平台与用户该做的是提高验证强度、缩短异常发现冻结恢复的闭环时间。
受害场景复盘:账号劫持 法人篡改 引流骗术的连锁效应
从已披露细节看,典型后果是两条线并行:一条线是对组织账号的劫持,包括改密、改绑、改资质,引发“停更公告导流到投资理财号”的钓鱼传播另一条线是对企业资质信息的越权修改,造成法定代表人信息被替换的风险。表面上看只是“公号被盗”,深层影响却可能扩散到粉丝信任、对外签约、财务票据、供应链沟通等环节,且极易被诈骗团伙趁势收割。因此,事后处置不能只靠“删帖”,而要联动工商、平台、警方与第三方存证,快速回滚资质、锁定损失、公告澄清。
舆情观察与“吃瓜”视角:标题模板背后的信息增量
这类新闻天然自带“反差感”噱头:AI换脸听上去高能,实则是“老骗术新外壳”。对内容创作者而言,真正的增量在三个维度:一是把时间线、涉案环节与警方口径梳清二是把“如何避免被撞门”写成可执行的清单三是厘清法律边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条款在何种情形下适用。对于读者,看到“技术碾压”的标题不必恐慌,回到事实链和处置链,才是理性吃瓜的正确姿势。
实用防护清单:多因素验证 活体检测 影像最小化
平台侧:尽快上线或强化“活体随机动作环境声纹”的组合校验,避免单一静态比对对涉及法人变更、资质修改等高风险操作设置“冷静期多重审批线下核验”。机构侧:高敏感账号分级管理,开启密码短信令牌人脸的多因素组合,启用登录地域设备白名单,重要变更强制二人复核管理员影像最小化公开,员工培训“可疑导流即核验”。个人侧:减少在公开社交空间的高清正脸与长时动态影像暴露,谨慎处理陌生链接与远程协助请求一旦发现异常,先冻结再报案,保留日志、短信与客服流水。
顺带一提,黑子网的老读者都懂:与其炫技,不如把防线筑在日常习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