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七夕浪漫需警惕
网警七夕浪漫需警惕,揭示了2025年七夕节期间网络诈骗的高发风险。不法分子利用节日浪漫氛围,伪装身份设下“甜蜜陷阱”,通过网恋诈骗、钓鱼链接等手段诱骗钱财,网警提醒民众保持警惕,筑牢防诈意识。
黄阿玛
2025年8月29日,七夕节前夕,浪漫的气息弥漫全国,街头巷尾的鲜花和巧克力广告让人心动。然而,公安部网安局的一则提醒却为这份甜蜜敲响警钟:不法分子正利用七夕的浪漫氛围,精心编织“甜蜜陷阱”,让不少人防不胜防。 故事的主角是长沙的27岁白领小李。她单身多年,七夕前夕在一家婚恋网站注册,期待邂逅真爱。没过几天,她收到一位自称“海外工程师”的男子私信,对方自称叫张伟,33岁,温柔体贴,还常分享海外生活的照片。

两人聊得投机,张伟每天送上甜言蜜语,很快让小李坠入爱河。七夕当天,张伟发来消息,称因项目急需资金周转,想借2万元“救急”,并承诺节后见面还款。小李被爱情冲昏头脑,毫不犹豫转账过去。谁知,第二天张伟的账号便消失无踪,小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类似的故事在七夕期间屡见不鲜。公安部网安局披露,节日期间,诈骗分子常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通过婚恋网站或社交平台制造浪漫假象。他们利用节日氛围加速“感情升温”,随后以“见面路费”“医疗急救”等理由索要钱财,一旦得手便拉黑受害人。
江苏无锡的翟某就曾因网恋被骗11万元,骗子以“刷单返现”为由诱导转账,最终人间蒸发。 更隐秘的骗局则藏在“怀旧”陷阱中。广州的王女士在七夕前收到一条署名“前任”的短信,附带一个“回忆相册”链接。她点开后,手机中毒,银行卡被盗刷3万元。网警分析,这类链接实为钓鱼网站或木马病毒,专窃个人信息和网银密码。警方提醒,七夕期间,收到陌生链接切勿点击,涉及转账需多方核实对方身份。 黑子网用户热议,七夕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有人晒出被“网恋对象”骗走礼物的经历,还有人分享差点点开“电子情书”链接的惊险一刻。网友调侃:“七夕不光要防狗粮,还要防诈骗!” 网警还指出,电商平台的“七夕限定”陷阱同样猖獗。诈骗分子以低价奢侈品或热门礼品为诱饵,引导消费者在假冒平台付款,收款后要么不发货,要么寄来假货。杭州一名市民就因购买“七夕特惠”名表损失5000元,平台早已跑路。 为应对节日诈骗高发,各地警方加大了宣传力度。长沙警方在步行街设反诈宣传点,发放“七夕防诈指南”上海网警推出短视频,生动演绎“网恋佳人”的诈骗套路。
公安部网安局强调,节日浪漫虽美,但“素未谋面即谈钱,十有八九是诈骗”。 小李的遭遇让她懊悔不已。她报警后,警方虽立案调查,但追回钱款希望渺茫。她叹息道:“本来想过个浪漫七夕,结果心碎一地。”网警提醒,七夕虽是表达爱意的日子,但保护好钱包和个人信息,才能让浪漫不掺杂遗憾。 这场七夕的“甜蜜陷阱”风波,让人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学会了多一份警惕。毕竟,真正的浪漫,应该是心动而非心痛。